臺灣教育從十幾年前起便開始高喊教育改革,改來改去,好像也沒有一個方案是真的能持續且有效的改善教育現況,改到現在,我們的教育好像也沒有什麼改變。國中仍然需要比序,家長還是希望孩子能就讀明星學校,孩子們仍然在上才藝班、補習班,甚至要補音樂、補體育,為了個體適能比序就忙翻整家人。我們現存的教育,到底希望孩子們成為什麼樣的大人?

 

  我說的不是「完全」沒有改變,身邊還是有好多教育同仁在努力,現場還有好多教師想試著翻轉學堂,將學習主動權交還給孩子,給孩子更多包容,而不是一味要求他們照著大人的安排走。真的有很多老師在自己的位子上,竭心盡力,不放棄每一個孩子。但我們也知道,教育從來不是只要老師和孩子努力就好了。

 

  我們所稱的教育其實可以分成三塊:家庭教育、學校教育、社會教育。而現在常被我們掛在嘴邊的教育,往往只侷限在學校教育,忽略了家庭教育對孩子造成的影響,以及整個社會氛圍在潛移默化中對孩子成長的影響。但社會或者家庭仍然是以學業成績為重,在學校努力的老師和孩子們,就沒有能不以學業成績為重的一天。當學校老師想方設法在為孩子的學習鬆綁,調整教學方式以符合所有孩子的需求時,家長卻認為這東西不會考、這能力無法用成績評定、升學資料用不上等,以致教學無法改變,孩子的壓力依舊沉重,我們也成為了小時候的我們所不理解的那種大人。

 

  我們的教育不應該只是希望每個孩子都很會念書,都能擁有碩士、博士學位,我們希望社會上能有厲害的室內設計師、水電工師傅和電機技師,也希望有善良的建築設計師、食品製造商和小吃店老闆,我們忘了,有很多人本來就不擅長念書,但他們善良誠懇,他們在自己的專業上表現出色,且非常敬業。難道這些也都被寫在我們的教科書裡嗎?難道,不需要去體驗生活、不用解決困境,就可以在各種技藝上達到鬼斧神工的境界嗎?

 

  我們的社會不需要複製人。而只要我們社會上的每一個人都改變一點點,臺灣的教育就有希望。期許我們都能去發現每個孩子專屬的光,不讓它抹滅,助其發光發亮。

 

文 / 珞石

 

延伸閱讀:〈把期望的燈光調暗一些 孩子的亮點自然會浮現〉


  作者在書中沉痛提醒,孩子必須體驗生活,才有能力解決問題,這是現在的考試教育教不出來的,我們必須重視它,並從生活中慢慢改變教育的方式。

書封面.jpg

推薦書籍:鏡子不說謊

作者:王建龍

出版:聚光文創

購書網址:http://www.pcstore.com.tw/juguang/M34138122.htm

◎ 現在每購書一本,聚光將捐十元予偏鄉專戶唷 ◎

arrow
arrow

    聚光文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