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燒是家長心中的魔咒,舉世皆然

發燒是每個家長都會擔心的「症狀」,一旦孩子發燒了,為人父母者就會開始緊張、擔心。我自己是兒科醫師,我的孩子發燒時,我一樣會擔心。即便我幫他檢查過,確定他應該只是單純的發燒。但是只要我們對於發燒有多一些了解,心裡一定會踏實一點。

為什麼孩子會發燒?

發燒是一種症狀而非疾病,舉個例子來說:iPhone的外型就是那個樣子,但是長那個樣子的觸控式手機並不一定是iPhone,而且手機的外型跟性能一點關係都沒有,這個我想大家都知道。有的手機外表很厲害,但是卻不好用,還會爆炸。

發燒就是一個症狀,跟疾病的嚴重度沒有直接的關係,請記得這點。導致發燒的原因很多,諸如:感染、免疫疾病、癌症、中暑、過度穿衣等等都會表現出發燒的症狀。以孩子來說,絕大多數的孩子發燒都是因為感染性疾病,被病、細菌等病原體感染。

人的體溫通常恆定在36.5~37.5℃之間,孩子因為感染而發燒時,身體會釋放大量的激素以對抗外來病原,同時這些激素會去刺激我們的「體溫中樞」,讓身體把體溫定位點上調至38℃以上。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增加我們抵抗外來病原的能力,事實上體溫升高時我們的抵抗力是增加的。所以:感染→發炎→為了增加免疫力→體溫中樞把體溫設定點往上調→發燒了。

 

請記得!發燒不是壞事!

 

發燒對身體的影響

誠如上面所言,發燒不是壞事,但是的確對身體會有影響。

正面影響:適度的發燒會增加免疫系統的效能,加速清除外來病原的能力。

負面影響:發燒會增加氧氣消耗量與心臟輸出,因此某些心臟病童、貧血的人,或者是會熱性痙攣體質的孩子發燒時是比較可能會有問題的。

 

請記得!發燒不會燒壞腦袋

 

腦炎、腦膜炎才會傷害腦部,而腦炎與腦膜炎卻也不一定會發燒呵 !

物理降溫無效,甚至有害

門診時,經常會有家長問我能不能用退熱貼降溫,我通常都回答:可以用,但是應該沒啥效果。如果他體溫會降,也是身體自行降溫的,跟退熱貼無關。那溫水擦澡呢?答:「可能」會比較舒服,但是也沒有實際的降溫效果。

同上所言,孩子感染發燒,是因為身體把體溫設定點往上調,身體已經忙著產熱了,如果我們在周圍還一直拚命幫他降溫,其實反而增加身體負擔,也沒帶來任何好處。舉個例子來說:你把熱水瓶設定在90℃,但是卻一直往裡面丟冰塊讓溫度不要往上升,那麼其實反而會消耗更多的能量。如果這孩子有心肺疾病、貧血、代謝疾病等等,外在的物理降溫法,反而會導致循環系統崩潰,進而引起嚴重問題。

說到這裡,也許您會問:物理退燒反而會造成孩子負擔?這種說法是不是只有你在講?我怎麼都沒聽過?事實上,每一位孩子的兒童健康手冊裡面都有寫。最新版的列在第83頁,大家可以翻一翻參考一下。

感染發炎引起的發燒,退燒藥是唯一解法!

目前建議兒童使用的退燒藥包含了Acetaminophen與Ibuprofen,但我不能公開寫商品名(都是三個字的)。正確使用下,「非常安全」。

但是發燒並不一定是因為感染,我就遇過好幾次新生兒被裹肉粽裹到發燒的,這種事情一年會遇到好幾次……。這些因為過度著衣引起的發燒,就非常適合物理退燒。

哪些狀況下需要積極降溫

發燒不一定需要退燒。我家兒子有時候生病會燒到超過39˚C,但是如果他精神都很好跑來跑去,其他一切正常,我自己也幫他檢查過確定沒問題,那我會放任他燒,反正發燒不是壞事。但是某些情形是需要積極退燒的:孕婦、心臟病、肺部疾病、貧血、癲癇、熱性痙攣或是身體不適者。所以,有時候我兒子如果燒得很不舒服、發燒時精神不好,我會積極使用退燒藥幫他退燒。簡單的來說:一切看孩子有無不舒服,或者是希望他晚上好睡一點。

積極補充水分與電解質

孩子生病時往往伴隨食慾下降,而身體缺乏水分時又會降低調節體溫的能力,發燒又會進一步增加水分的流失(體溫每上升1˚C就會增加10%的無感水分流失),這是一個明顯的惡性循環。所以發燒時一定要積極的補充水分。

如果吃得不好,不能夠只喝水。發燒、流汗時會有大量電解質流失,如果沒有補充電解質而只喝水,會導致血液中的電解質不平衡(低血鈉),所以會看到孩子軟弱無力、精神不濟,甚至是產生抽筋、痙攣現象。

 

結論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

發燒只是一種現象,跟疾病的嚴重度沒有直接關係。

如果要幫孩子退燒,正確使用退燒藥物才是最有效的方法。

對感染性疾病來說,發燒不是壞事,甚至是對抵抗力有幫助。

某些狀況下需要積極退燒:孕婦、身體感到不適、心肺疾病、癲癇與熱性痙攣患者、貧血者。

對於感染引起的發燒,物理性退燒效果不佳,甚至有害。

一定要積極補充水分與電解質。

發燒不一定需要處理,有時保持密切觀察即可。

 

如果真的還是無法判斷孩子發燒到底有沒有關係,那就請帶孩子去看您的兒科醫師吧。我相信醫師們會很樂意的協助父母「客製化」治療的。

 

文╱楊為傑醫師,取自KIDO報報 2018 NO.7

 

楊為傑 醫師

   目前是2個孩子的爸爸,現任臺南市大安婦幼醫院兒科門診主任、小兒科主治醫師。喜歡孩子,認為跟孩子在一起,總有無比的快樂。

   從2013年起成立部落格撰寫衛教資訊,並在2014年9月成立 「白袍旅人」網頁,跟大家分享最好懂又實用的育兒知識。

 

延伸閱讀;育兒知識:兒科醫師怎麼面對與處理自己孩子的發燒?

arrow
arrow

    聚光文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